上海共享特斯拉1天1200元,这车到底有啥优势,能租这么贵?
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了,而且也逐渐成为不少人生活习惯中的一部分,原因是一方面使用这些共享的物品,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而另一方面是使用这些物品,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价钱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有人爆料称上海的街头有共享的特斯拉汽车,但是一天的租金竟然是1200元,这个车到底有啥优势?能让租金这么贵?
01.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人称上海能够租共享的特斯拉,而价钱是两元一分钟,一天1200元,除此之外日租和时租可能还要交付一定的押金。
而这些共享的特斯拉汽车,要想租用是极其方便的。只需要在相关工作人员所说的小程序当中,提交自己的身份证和驾驶本,审核一下通过,并且大概有一年的驾驶经验的人就能够租这些汽车,而这样简单的要求,实际上是不符合租共享汽车的实质要求的,并且相关记者也做过实验,那个小程序是真的很不完善。如果你把这辆汽车租用下来,是有专人把汽车给你开到任何地点的,服务也算是比较到位。
02.上海消费水平高当然,这个价钱如果放到一般的三线或者是二线小城市,估计这个新闻会更爆炸,因为普通的城市当中达不到这么高的消费水准,但是在上海,可能消费水平本来就高,所以说这一天的租金下来必然是要贵的。
03.物以稀为贵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个特斯拉汽车也不过是几十万的车,也算不上什么特别豪的汽车,这个价钱是不是也真的有些贵了?当然在我们的消费者角度看来是这样。不过,从整体的市场角度而言,现在租借特斯拉汽车的商家是少数的,而且他们的服务又相对比较到位,所以自然想把这个价格提上去。你要说这个车到底有什么优势,我倒是觉得这个价钱可能并不是基于这个汽车本身,因为比它贵的车多了去了。
主要因为它是电动车,所以比较环保而且保养费用高,所以价格这么贵,再加上这个车本身车价就比较贵,所以租金自然也贵。
因为品牌优势。特斯拉作为一款进口车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品牌优势,再加上新能源的旗号,贵也是合理的。
特斯拉主要靠发电带动车的速度,电价比油价贵、特斯拉的维修费用和汽车保养养护费用都比较高,开上之后平稳速度快。
优势在于他的品牌名,特斯拉也算是高档车的品牌,很多人为了炫耀一下自己身份地位,或者盲目跟风心理,就愿意花大价钱来租车,显得自己很有面子,所以这车也越租越贵。
为什么共享汽车撞出一死一伤责任难定?
除了满街赤橙黄绿的共享单车,另一种共享出行的方式或许正在带来更危险的交通隐患,更复杂的安全监管。
不久前在成都街头,有人租用共享汽车,行车时发生交通事故,撞倒3人,其中1人不幸遇难,另有一人膝盖骨折。至今,事故责任仍在认定过程中。
背后的隐患
4月25日晚,雨,成都街头发生了一起车祸。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驾驶着共享汽车送朋友,准备前行时却发现车在往后倒,他踩了刹车,但车没有停下来,拉了手刹,也没能制动。汽车一路倒车,最终将位于车后方的3人撞到,致1人遇难,另1人膝盖粉碎性骨折。
这起造成一死一伤的交通事故引发热议。汽车是否出现了质量问题?驾车者的驾照12分已被扣完,借用朋友的账号租到车,车企是否该进行用户审核?“冒名驾驶”使得这起事故责任认定更加复杂。
5月16日,遇难者方面的代理律师助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车辆质检结果还没有出炉,交警也还在调查之中没有给出结论。遇难者的丈夫表示,肇事司机没有经济能力,目前出事的共享汽车公司先行垫付了部分赔偿款,其他的,要等待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出炉后再商定。
“盼达用车”的运营方为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系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0%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平台”。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到这起事故时,盼达用车CEO高珏表示,“(驾车者)过去一年扣掉21分,可想而知他的驾驶习惯有多恶劣。在自己驾照分数全被扣完,还会借朋友的车来开,完全无视法律。”
遇难者代理律师助理认为,不管车检结果如何,分时租赁车商始终有审核用户的责任和义务,而这部分目前是缺失的。记者体验了落地成渝两地的共享汽车,发现不只是“盼达用车”,其他平台的车内也没有相应的审核设施。高珏提到,目前“盼达用车”只能在注册时审核用户资质,要确认使用人身份就必须用车载摄像系统,但这个系统一方面是法律法规并无这方面要求;另一方面,车载视频本身成本非常高,同时这方面的技术还存在难题。
独立汽车咨询顾问张翔表示,共享汽车本就是无人值守的状态,如果需要人工审核就回到了传统的汽车租赁,但如果加入面部识别等科技元素,则推高了车企成本,目前看来可行性不大。
魏伟是有车一族,在他看来,遇到限行日会打车出行或者采用公共交通,那么谁更可能成为共享汽车的用户呢?魏伟分析,有驾照但缺少经济能力的人会成为常用用户,刚拿到驾照的也会考虑驾驶共享汽车练练手,前者遭遇事故难以赔付,后者增加了道路安全隐患。
责任难判定
汽车使用中,难免出现单车事故、行车剐蹭。因为共享汽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在这场分时租赁的“接力”赛中,如何追责到事故发生时对应的用户身上,如何判定事故责任,成为共享汽车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体验共享汽车期间,有市民对这一新鲜事物表示了兴趣。但当了解完使用方法后,该市民指着车上的刮痕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出现擦挂,像这样,或者出了事故,要怎么处理?”
记者采访多家共享汽车平台的客服得知,这个问题常被用户询问。对此,各家平台的处理办法大同小异。据客服反馈,即使用户撞了车,只要车还能正常行驶,就可以开到固定停车位,直到下一位用户或巡检人员发现问题,平台才会接到反馈。这时,平台再挨个向之前的用户确认用车情况。
然而,平台关于用户的记录只有行驶路径,并没有安装行车记录仪之类的设备记录用户行为。时间一久,车辆的维护难度就变得非常大。记者在成都的多个共享汽车点位看到,很多平台的车辆都出现了擦挂,磕碰痕迹明显。
根据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在车辆的租借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除了肇事者之外,车辆所有人也有可能对事故的损害负有相应的赔偿责任。
多位律师告诉记者,行车发生事故,车企作为汽车的实际所有人,应该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当追查“元凶”实现有难度时,或者肇事者不具备赔付能力时,共享汽车公司也会承担垫付责任。
张翔认为,上述事故的确引发行业关注、反思,但毕竟是个例,不能因此否定整个行业的发展。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则告诉记者,在共享汽车面临的众多难点中,用车安全绝对是其中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了安全隐患,才不会增加一批“马路杀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