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预测10年后的未来,氢燃料电池车会取代纯电动汽车吗?

272 2024-05-17 13:21 admin   手机版

一、预测10年后的未来,氢燃料电池车会取代纯电动汽车吗?

我觉得在10内主要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最终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会占很大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是过渡,纯电是燃料电动汽车的过渡。但不一定就是氢燃料哦,,,

二、我国的汽车发展是?

在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双重挑战下,电动汽车日益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产业。但是,“听上去很美”的电动汽车,尽管已被炒作多年,却迟迟未能大规模进入市场,尤其是轿车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工业向小型化、节能化、电动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符合我国能源战略。但是,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技术瓶颈,电动汽车的普及依然任重道远。

  电动汽车从发展方向上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我国汽车行业在3种技术方向上都做了探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会员大会上透露,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系统的匹配与集成设计、整车控制技术,样车的动力性和能耗水平与国外相当。

  但是,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整车产品在续驶里程、可靠性和工程化上仍落后于国外先进产品;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等还不能满足整车要求;电机、电池所需部分部件、材料需进口,同时控制器基础硬件、芯片、高速CAN网关和信号处理放大部件等也依赖进口;电动附件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可用,成本高并依赖进口。

  董扬认为,总体来说,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即便在国外,受电池技术发展所限,纯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也为时尚早。国外近期攻关重点仍集中在提高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方面。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则要快得多。据了解,我国一汽、东风、长安和奇瑞等企业已完成了中、轻和微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中度混合动力客车等多种车型的样车开发,其中混合动力客车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了示范运行,并成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用车。部分产品已开始进行产业化推广。

  董扬认为,我国已掌握了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的开发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结构形式和多种混合度的技术方案,基本突破了国外专利限制;动力电池和电机的技术性能取得了较大进展,已部分满足了整车要求。

  但是,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尚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多数产品尚处于样车阶段,未经过多轮验证研究,未达到系统优化和批量生产要求;二是产业链尚不完整,关键原材料和电力电子元器件依赖进口;三是整车和零部件工程化不足,产品处于产业化初期,成本较高。虽然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更具有产业化推广的基础和相对优势。

  而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基本建立了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体系,在整车集成技术、动力平台的成熟性、整车的可靠性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部分样车进行了示范运行。

  但是,我国在燃料电池和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且进展缓慢。另外,示范运行的规模较小,储氢和氢能源基础设施等问题尚未解决,产品的可靠性和成本离实用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发展电动汽车已是汽车界人士的共识。不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突破电池技术瓶颈、大幅降低电动汽车成本以前,传统汽车依然会是汽车产业的主流。据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公司预测,2020年以前,汽车动力系统仍是传统内燃机占据主导地位,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份额会在25%以下。

本篇文章来源于商丘新闻网 原文链接:

三、最近氢燃料技术在国内很火,这对爱驰RG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会有推动作用吗?

从新闻报道看,中国正在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经济带,而爱驰RG Nathalie搭载了非常优秀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这应该会促进爱驰RG跑车相关技术在国内的引进和应用哦。,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祝您工作顺利

四、燃料电池有前景吗

在动力电池行业获得难得机遇时,燃料电池也迎来快速发展。相较于锂电池,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少以及能连续大功率供电等优点。不过,由于种种制约,燃料电池产业还处于商业化导入期,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显示,燃料电池发展还存在几大制约因素:首先,高成本是制约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其次,燃料电池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氢能燃料电池研发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氢气来源,也就是如何廉价制氢。再次,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配套设施的缺失,即加氢站的覆盖率过小,而其高昂的建设成本也使得加氢站的建设只能作为试验性经营。最后,储藏与安全问题。

五、国内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如何

 无论是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还是燃料电池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电池技术不成熟、成本偏高等问题。目前而言,各类动力电池还无法完全承担动力来源的责任,只能作为辅助。不过,伴随着电池成本逐渐下降,技术不断突破,对内燃机的替代能力将逐渐增强。我们认为,镍氢电池、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将相继走向成熟,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演绎一条普通HEV——插电式HEV——纯电动——燃料电池的发展路径。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 

    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对传统汽车动力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更新与改造。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在保留传统汽车的行驶系统(底盘、悬架、车桥、车轮)、动力系统(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及车身系统(车身、内外饰、汽车电子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电力驱动系统(电池、发电机及电动机)。 

    而对于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而言,传统动力系统不再保留,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动力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新增的动力系统中,电机成本相对较小,一般在几千元左右,技术也比较成熟;而电池系统成本占比最高,对新能源车的影响也较大,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部件。电池比能量影响汽车的续时里程,比功率影响汽车的最高时速,循环次数影响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使用寿命长等特性。 

    目前常用的或正处于开发阶段的储能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目前商业化最成功的是镍氢动力电池,锂电池则是下一步研发的重点,而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终目标。 

参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