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日全食有没嚒子特殊意义?

294 2024-05-20 04:06 admin   手机版

一、日全食有没嚒子特殊意义?

日全食的意义价值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 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了在当时看来是极其难懂、也极 其难以置信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预言光线在巨大的引力场中会拐弯。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 场就是太阳,可是太阳本身发出很强的光,远处的微弱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是不是拐弯了,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发生日全食,挡住太阳光,就可以测量出来光线拐没拐弯、拐了多大的弯。机会在1919年出现 了,但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很遥远,也很艰苦。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支热情和好奇心极强的观测 队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都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见。那次笔者是奉了报社之命前去采访的,同时也了却自己少年时的梦想。那次的观测规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 文爱好者,把个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小镇的接待能力,人们只能宿营在火车和汽车上。当时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零下25摄氏度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摄氏度,滴水 成冰,人们连洗脸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尽管如此,观测者们没有一个后悔的,没有一个不兴奋异常的,都 把亲眼看到日全食,当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 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 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即将于2009年7月22日来临的日全食,正在成为社会和媒体瞩目的焦点。而在关注最佳观测点、观测设备等消息时,您是否也知道日全食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请关注——

“天赐良机,勿失‘天机’。”7月22日,对于我国500年一遇的观测日全食的良好“天机”,国内天文学家们都如此感叹。这是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其掩食带之宽、时间之长、经过地区人口之多,实属罕见。 然而在关注最佳观测点、观测设备等消息时,您是否也知道日全食最基本的一些知识?

二、壁纸,墙贴与手绘墙画的优劣

现在家装用手绘墙画的还不多,对于很多业主来讲是个新鲜的东西,和传统的壁纸和另一个新的东东墙贴都是用来装饰墙面的,它们之间各有优势,下面就这个来讲讲:

关于手绘的壁画和墙纸墙贴的区别:墙纸大家比较熟悉,是一种平面重复图案构成的大面积装饰材料,有多种材质的和多种工艺的品种,有成熟的使用思路和广泛的使用客户基础。图案的整体化容易和装修环境融合,但也缺乏个性特征。适合大众性的装修风格。墙纸的缺点就是胶水含有甲醛,不同档次的墙纸差价非常的大,品质差的墙纸很容易被刮坏;一旦沾上油污也不便清洁;一般的壁纸对墙面及室内的湿度要求较高,如果湿度过大,很容易受潮开裂。

关于墙贴也是个新东西,图案也比较多,局部装饰性较强,不要了随意撕去,通常不需要专业的人员施工,业主可以自己贴自己撕,非常符合现在的DIY精神,用于开关面板等小面积的装饰非常好。而且可以经常更换,不足的地方是因为是工业产品图案不能满足个性化,因为强调可以随意撕去,所以贴墙上的牢固度不够,不易于平时打理。材质为普通的及时贴,观赏性及低,不容易操作(往墙上粘贴时会出现褶皱),有很廉价的感觉。

手绘壁画的好处就是没有胶水之类的有害物质,因为新型的丙烯颜料附着力很强,所以没有画面开裂起卷的问题,不怕水,壁画的保存期是最长的。完全的个性化是它最大的魅力,简单的装饰手绘图案不需要什么很高的技巧,一般工作室都能画,但高要求的壁画品质会因画师的水平差别很大,这是业主们比较顾虑的问题,手绘壁画的缺点是不想要了就得重刷墙面。

知识提示:关于手绘壁画的颜料 手绘墙画(壁画)用的是丙稀颜料,是本世纪80年代才发明的水性调和颜料,没有甲醛等毒性挥发性物质,对人体无害,而且颜色鲜艳,保持力持久,通常相关资料上都是说的起码10-15年,而且重要的是这种颜料只溶于一次水,就是说画的时候可以用水调和,干后就不在溶于水了,所以不会受潮也不怕水,平时墙面怎么打理都行.

三、明年的日全食是什么时间发生?日全食多少年发生一次?

据正在南京举行的“中国2007星空大会”上天文学家们透露,明年和后年,在我国可以两次观测到日全食,这是百年不遇的罕见天象。

这两次日全食,一次在2008年8月1日18时20分左右,日全食带将扫过我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持续时间2分钟左右。另一次在2009年7月22日上午8点多,扫过的区域竟然包括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重庆等诸多大城市,持续时间也长达5分钟左右。我相信,这个消息,当使全中国的天文爱好者们兴奋得睡不着觉。

为什么呢?需要在这里稍加解释。

日食其实不稀罕,每年都发生,但绝大多数都是日偏食,太阳被月球挡住一部分仍然很亮,如果不预先在新闻上通报,几乎就没多少人注意到。但日全食就不同了,是太阳的整个光球都被月亮挡住,一时间仿佛黑夜降临,太阳变成黑色圆饼,圆饼周围是银灰色的日冕,天空繁星点点,连平时难得一见的水星都会露面,飞禽走兽回窝的回窝、睡觉的睡觉,城市则要点起路灯、打开车灯……然而时间不长,天光大亮,一切恢复正常。日全食除了发生的概率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每次只有地球上一条窄窄的带状地区(日全食带)可以看到,持续的时间也只很短,几分钟算长的,短的几有几十秒。要知道,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这全食带大部分落不到陆地上;落到陆地上的,大部分也落不到中国境内;落到中国境内的,也许还在荒无人烟、交通不便的地区。像明年和后年这两次,都落在人口稠密的地区,而且有那么多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它居然有两次!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小的概率!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了在当时看来是极其难懂、也极其难以置信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预言光线在巨大的引力场中会拐弯。目前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场就是太阳,可是太阳本身发出很强的光,远处的微弱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是不是拐弯了,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发生日全食,挡住太阳光,就可以测量出来光线拐没拐弯、拐了多大的弯。机会1919年出现了,但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很遥远,也很艰苦。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只热情和好奇心极强的观测队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都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那时候笔者刚上初中,正是个狂热的少年天文爱好者,可惜没有经济能力,只能通过《天文爱好者》杂志过过干瘾。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见。那次笔者是奉了报社之命前去采访的,同时也了却自己少年时的梦想。那次的观测规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把个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小镇的接待能力,人们只能宿营在火车和汽车上。当时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零下25度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度,滴水成冰,人们连洗脸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尽管如此,观测者们没有一个后悔的、没有一个不兴奋异常的,都把亲眼看到日全食,当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

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