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一赔十和退一赔三的区别?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囿于法治体系的不完善,当时的市场交易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比如商家制假、售假的行为屡禁不止。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先后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退一赔三、退一赔十等原则。
但是,消费者在权益被侵害时,什么时候主张退一赔三、什么时候主张退一赔十呢?
退一赔三的适用情形
退一赔三出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该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范某与某省文物总店买卖合同纠纷案”的判决书中,法院认为,文物总店开具给范某的销售发票显示为“翡翠手镯”,但经鉴定实为“石榴石质玉手镯”。该商店作为经营者将“石榴石质玉手镯”冒充“翡翠手镯”销售给范某,以假充真,能够认定为欺诈消费者。
据此,法院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之规定,判决:范某将所购手镯退还文物总店,该商店退还范某货款17100元;文物总店向范某赔偿手镯三倍价款51300元。
文物总店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案号:(2014)穗越法民二初字第2826号
经营者在商品中掺杂、掺假,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形时,会被认定为“欺诈行为”,消费者主张退一赔三的诉讼请求会得到法院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消费者主张退一赔三时,不以受到实际损害为前提。如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则还应当另外赔偿全部损失。
退一赔十的适用情形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这种情形表明,相关部门会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制定特殊法,作出比较“特殊”的规定。退一赔十相较于退一赔三,就是比较特殊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赔偿标准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指导案例23号:孙某诉某超市买卖合同纠纷案的判决书中,法院认为,被告超市作为食品销售者,应当按照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储存食品,及时检查待售食品,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但被告仍然摆放并销售货架上超过保质期的“某牌”香肠,,未履行法定义务,可以认定为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据此,法院判决某超市赔偿孙某5586元。
案号:(2012)江宁开民初字第646号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消费者是否明知食品有质量问题,都有权主张十倍的惩罚性赔偿。而且,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不以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为前提。
结语
退一赔三和退一赔十的规定,从法律层面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震慑违法生产者、经营者的同时,又激发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鼓励消费者与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在此我们建议,广大消费者在遭遇商家制假、售假时,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正确选择维权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退一赔三之父?
1 是张五常2 张五常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退一赔三”理论,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需要采取一些激进的政策,比如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份退还给职工,并且给予他们相应的赔偿,从而激励企业的员工积极进取,提高效率。3 张五常的“退一赔三”理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期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虽然在实践中并没有被完全采纳,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后来的中国经济改革。
三、假货退一赔三最低赔一千?
假货退一赔3最低赔1000,这个不是赔1000的,他这个是根据你这个货价钱的多少,然后再三倍的赔偿,所以最低不是1000,而是根据你买东西的原价来计算的,所以说假货假货退一赔三不是最低赔钱,他这个是根据你所买东西的金额来判定最低赔多少钱的。而不是而不是规定退一赔三最低赔1000的。
四、酒店退一赔三的标准?
退一赔三”的适用条件
我国的民事损害赔偿适用“填平原则”,一般情况下均以弥补权利人的损失为目的。但为了应对和规范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立法机关针对特定情况制订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如消费领域的“退一赔三”,食品安全领域的“退一赔十”。为了防止惩罚性赔偿规则被滥用,法律上对其适用条件做了明确限定,关键在于认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是否存在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则以列举的形式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欺诈。根据该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行为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
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至第(十)项、第六条和第十三条规定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行为。”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二)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四)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五)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
(六)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七)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八)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
(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
(十)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
(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四)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五)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六)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七)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八)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九)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五、退一赔三如何计算?
退一赔三指的是:每退回一件商品,就赔偿客户三件同类型的商品。计算方式如下:假定退回3件商品,给客户赔偿货物需要发放9件商品,其计算方式为:3x3=9,即每退回一件商品,就赔偿客户三件同类型的商品。
六、冰箱退一赔三标准?
根据消法规定,商家销售商品和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也就是说,商家明知道其商品和服务不合格时,仍卖给消费者,就涉嫌欺诈。
国家规定7天包退、15天包换、同一故障在三包内维修2次以上仍不能正常使用的话、可以退换机,剩下的就是按照厂家的有关政策保修。
三包政策是零售商业企业对所售商品实行“退货、更换、维修”的简称。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卖方对买方所购物品负责而采取的在一定限期内的一种信用保证办法。
三包政策对不是因用户使用、保管不当,而属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故障提供该项服务。
七、比亚迪退一赔三标准?
汽车三包里,退一赔三适用于厂家存在销售欺诈,可以申请赔偿的标准。车辆自燃,目前还没有“退一赔三”案例
比亚迪秦自燃,车主要求退一赔三,比亚迪只能退购车款。 近日,福建林女士驾驶的比亚迪秦在街头起火,根据消防队给出的调查责任书,起火原因是发动机故障起火引燃周边可燃物。 随后在跟比亚迪的谈判中,比亚迪愿意赔偿119800元,也就是购车的裸车款,但林女士不同意,要求“退一赔三”。 退一赔三,只有厂家存在销售欺诈的情况下才能争取到。这种车辆自燃就算是车辆有涉及缺陷,也很难申请退一赔三,最多也就是赔偿全款车价。 4月份特斯拉的一个“退一赔三”案例,是因为特斯拉将发生碰撞的事故车按照一般二手车销售,存在销售欺诈,所以最终退一赔三。
八、京东退一赔三规则?
1、商家所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有存在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
2、骗取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3、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
4、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5、有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
九、假一赔三和退一赔三的区别?
假一赔三和退一赔三本质上有量的区别。假一赔三的意思是一个假的赔三个,例如,你去商店花了1000块一个手机,结果经鉴定是假手机,那么你就可以到这家商店拿回三台这样的真手机。而退一赔三一般是指消费者可以退还货款,并且获得商家的三倍赔偿。要想退一赔三,必须要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欺诈行为,并且商品和服务都存在着缺陷的情况。所以两者的区别还是不小的
十、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站编辑,我们始终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在今天的博客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权益。
什么是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
退一赔一是一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措施,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如果发生质量问题或欺诈行为,可以要求商家退回购买费用并赔偿同等金额。这项法律依据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质量符合预期,并能得到公正对待。
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可以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找到。它为消费者提供了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追求合理的赔偿和补偿。
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的基本原则
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 商品或服务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并获得全额退款,同时要求商家赔偿同等金额。
- 消费者受到欺诈行为:如果商家故意欺诈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全额退款,并要求商家赔偿同等金额作为精神损失和惩罚。
- 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确保他们在交易中能得到公平和合理的对待。
- 消费者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如果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一,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商家有欺诈行为。
如何行使退一赔一的权益
如果您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您受到商家的欺诈行为,您可以行使退一赔一的权益。以下是一些行使权益的基本步骤:
- 收集证据:首先,您需要收集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您的主张。比如,保留购买凭证、拍摄照片或视频等。
- 与商家沟通:将问题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商家,并要求退货、全额退款和赔偿。
-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商家拒绝履行退一赔一的义务,您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或相关机构的意见和帮助。
- 行使法律途径:根据当地法律规定,您可以将争议提交给相关的仲裁机构或法院,寻求法律的支持和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行使退一赔一的权益时,尽量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并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和文件,以便日后维权。
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的局限性
尽管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局限性:
- 证据要求高: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一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 赔偿限额:不同的法律对赔偿金额有限制,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损失。
- 时间限制:一些法律规定了行使退一赔一权益的时间限制,如果超过规定的期限,可能无法得到赔偿。
- 诉讼成本高:如果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消费者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可以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推动商家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总结
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是一种重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可以通过行使退一赔一的权益,要求商家退回购买费用并赔偿同等金额。然而,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也有一些局限性,包括证据要求高、赔偿限额、时间限制和诉讼成本高等。因此,消费者在行使退一赔一的权益时需要认真考虑相关的条件和局限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博客文章为您解答了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相关的问题。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感谢您的阅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