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错,步步错!雷丁汽车“转型”不成功,问题在哪?
又一造车新品牌将离开大众的视野......
5月5日,据天眼查显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了一则破产审查案件,案号为(2023)鲁0725破申1号,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法院。
而说起雷丁汽车,就不得不聊到它的创始人李国欣。
话说近期,李国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即是那封“实名举报”信。信中,李国欣指出,雷丁汽车被逼虚报工业产值及销售产值46.83亿元,而该事件后续的发展,最终也不了了之。
举报的事宜刚落,雷丁汽车又被曝出拖欠经销商货款不还的新闻。事情的缘由,笔者随后也查阅了雷丁汽车相关的几个网络平台,皆没有看到官方对该事的正面回应。
就上述种种表现,不难看出雷丁汽车近期可谓是“漏洞”百出,如说破产消息来得有点突然,但笔者认为一切或都在预料之中。
悉知,雷丁汽车成立于2008年,主营产品以低速电动车为主,销量巅峰时期可以比肩时下的主流车企,说它是老头乐市场中的“扛旗选手”一点都不为过。
但好景不长,随着纯电微小型车浪潮的来袭,雷丁汽车原有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掉,再加之国家对该类低速电动车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整顿,雷丁汽车自家的低速电动车业务开始走了下坡路,也由此雷丁汽车萌生了转型的念头。
若你问对于雷丁汽车转型举措有何看法?我想说方法虽好,但有点急功近利。
具体来看,自2018年起,雷丁汽车相继收购了陕西秦星汽车和川汽野马汽车,并陆陆续续推出雷丁i3、i5、i9、芒果、芒果Pro等车型。不过,令雷丁汽车较为意外的是,本以为在低速电动车市场所积攒的口碑或能助力产品转型,并成功打开市场。
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转型后的雷丁汽车,2019年i系列总销量仅为3387台,上市仅一年便全面停产;2020年推出的雷丁芒果,虽说凭高性价比在2021年收获3万台的销量。
但由于是低速电动车出身的雷丁汽车,缺乏技术、生产能力、供应链、营销渠道等多方面的积累,再加上受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22年雷丁汽车的销量大幅下滑,仅卖出了2万台左右。紧接,笔者在查阅雷丁汽车2023年的销量时,在某汽车网站上已显示暂无数据的状态。
而雷丁汽车失败的根源实则在转型上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依然延续了过去低速电动车的经营模式,可以说没有把握好市场变迁的机遇;再者是雷丁汽车为了快速扩张市场份额,收购川汽野马来换取生产资质。但雷丁汽车或忽视了企业的技术与实力也是收购时所要考量的重要标准。
现在,在众人看来,昔日的老头乐“销冠”将面临着破产,或早已是板上定钉的事情。
当然,对于造车新品牌宣布“倒闭”的情况,雷丁汽车也绝不是个例的存在,可以说几乎每年都有几家新势力相继出局,只是说各有各的“死法”而已。
如今年2月底,威马汽车多地4S店曾被曝关门、工厂停工,以及股权被冻结的消息,其冻结股权数额约40.4亿元人民币;再者是3月31日,天际汽车被曝出停产停工的消息,声称鉴于公司目前的资金情况及生产与销售计划,自2023年4月1日开始,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工停产政策。
还有在4月4日,自游家汽车官方App被曝停止服务,截至目前官方网站和下载App的链接皆无法正常访问。另外,有个别用户表示,自游家首款SUV自游家NV原计划于12月交付的消息,官方却因无法交付车辆而发起了全额退款。
由此可看,未来的新势力车企或真应验了余承东所说:未来汽车品牌的竞争将大浪淘沙,最终主力玩家不会超过5个?
总结
总的来说,未来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而对于新势力车企本身来说,如若不提升自身的“硬”实力,下一个“雷丁汽车”或将降临到自己身上。还是那句话:车市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情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恒大集团“负”可敌国!2.4万亿负债击碎了谁的“造车梦”
三份“惊天”财报背后,又有多少普通人要跟着一起“陪葬”……
7月17日晚,已经停牌将近16个月的中国恒大终于公开了过去两年的“账本”,补齐了2021年、2022年中期和2022年的业绩公告。
财报显示,中国恒大在2021-2022年两年间,亏损超8120亿元;截至2022年年底,负债总额更是超过2.4万亿元,创下中国企业最高亏损记录。要知道,2022年越南全国的GDP也只有4090亿美元(约2.93万亿人民币),称中国恒大一句“负”可敌国,毫不夸张。
1 地产跨界造车,恒驰难逃“烂尾”随着科技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各行业巨头跨界造车早已不再新鲜。然而车市浮沉,想站稳脚跟,不仅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自身实力。而在地产商跨界造车中,当属恒大集团最为声势浩大。
曾经,许家印总结了15字造车理念:“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并声称只需3-5年即可建成全球最大、最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然后在2025年实现年产销100万辆的目标。
那么,恒大集团主导的新能源车企——恒大汽车如今处境如何?2023年6月,恒大汽车发布公告披露造车近况:截至2023年5月底,恒大汽车交付超过1000辆恒驰5新车,连理想汽车一个月交付量的零头都不到。今年4月24日,恒驰汽车官方发布公告称,由于资金不足,天津工厂曾暂缓生产恒驰5。
如果说当初在恒大集团拥有“钞能力”时,恒驰汽车就曾以“资金不足”的理由暂停生产,那么在恒大集团背负巨额负债的当下,更是无暇顾及。
「图片来源于中国恒大公告」
若恒大汽车继续负重前行,需要多少钱才有望健康发展?2023年3月22日,中国恒大在《拟议的境外债务重组季度业务更新公告》中披露:恒大新能源汽车如能在未来寻求超过人民币290亿元的融资,便计划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有望实现量产。
但这290亿融资恒大要去哪里找呢?恐怕许家印造车之路遇到的困难是恒大集团内部所料不及的。而且恒大提出造车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许老板发现他的房地产帝国出现巨大裂痕,举步维艰的时候。
因此不难看出, 恒大造车的真实目的,或许并不是真的要进军汽车领域,而是在国家金融改革大背景下寻求解决房地产市场融资困难的一种方法。然而,这个方法不仅没能帮助许家印借到钱,反倒让恒大集团越陷越深。
我们再来看看恒大造车造出来的产品。2019年8月末,恒驰品牌诞生。一年后,恒驰汽车令人震惊地一口气发布了6款车型,2021年初再发3款新车。至此,恒驰品牌涵盖了从A级到D级车多种级别,包括轿车、SUV、MPV。
但是三年过去了,恒驰汽车真正落地实现量产的仅有“恒驰5”这一款紧凑型SUV。加之不断被曝出的车辆交付迟缓、裁员、被强制执行等消息,不禁让人质疑许家印当初的15字真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而中国恒大这个在地产界曾驰骋多年的巨鳄,当跨界到造车领域,却可能让恒驰汽车变成“烂尾楼”。
作为恒驰汽车的母公司,恒大集团目前已深陷泥沼自顾不暇,更不可能为恒驰继续注入更多资金。如此局面下,恒驰汽车目前的投资者可能会遭遇血本无归的窘况。
前车之鉴,香港富豪刘銮雄就不得不在恒大股份跌成渣后,挥泪清空恒大股票,导致账面直接损失百亿。如今面临“债务深渊”,谁还敢抛出真金白银?
而且,不到300亿的资金,就能保证把车造好并帮恒大汽车脱困吗?
蔚来、小鹏汽车直到现在仍未摆脱亏损困境,即便蔚来10天融到中东富豪的270亿资金,也不过杯水车薪,更何况是负债累累的恒大汽车,何谈实现健康发展呢?
2 谁会成为下一个“恒驰汽车”看到曾经“背靠大树”的恒驰汽车陷入如此境地,不知道宝能汽车有没有捏一把汗?
同为地产商背景的宝能集团与恒大集团处境十分相似。2018年1月,宝能集团用66.3亿元拿下观致汽车51%股份,获得其控制权,从此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此前,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还曾公开表态在观致汽车上投入了超过500亿元,并表示要用10到15年的时间将宝能汽车打造成具备强大影响力的集团。
不得不说,地产商大佬在跨界造车领域的豪言壮志倒是如出一辙。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2022年观致汽车全年销量尚不足千辆。
其实早在2018年,观致汽车的销量曾暴涨322.35%至6.32万辆;但是2019年,观致汽车销量却跌至2.27万辆,同比下降63.4%;2020年,销量继续跌至1.31万辆;2021年,观致汽车在内部员工流失、外部供应商和经销商维权、销售失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销量再度腰斩,仅为5234辆。进入2023年,负面消息缠身的观致汽车几近停摆。
眼见在汽车领域的投资未能取得预期收获,2021年,宝能又发布了自己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宝能汽车,按照当时的计划,其将在年内推出两款新车并争取10年成为全球一流新能源汽车集团。但经过两年的运作,宝能汽车也没有等到想要的未来,力争的“一流”新能源汽车集团转眼趋于“末流”。
2023年开始,与宝能汽车相关的新闻,基本全是“累计拖延12个月薪水、2021年5月至今没有公积金”等负面消息。
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初,宝能汽车整体涉及欠薪人员5659人,欠薪总额约1.3亿元(含补偿金约2500万元),社保欠缴约9180万元,公积金欠缴约6272万元。
这一个个巨额数字的背后又是多少个家庭要举步维艰?
3 View of Autoskline实际上,真正担心恒大破产的一定不是许家印本人,而是千千万万个苦苦等着入住新楼盘的业主们,还有兢兢业业的工作、却被深度套牢的工程商、供应商们。
而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许家印还能厚颜无耻地说出“想要保交楼,就得再借我三千亿”这样的风凉话。
借助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众多房地产企业曾把造车视作投资契机与转型跳板。国家和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或许正是这样不断扩张的市场和巨大的资本潜力,才吸引了诸多行业巨头试图跨界造车,并企图在造车行业分一杯羹。
然而被打脸后才开始明白,造车并非易事,近年来虽入局者众多,但做出成绩者寥寥无几,更多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眼看恒大的“楼塌”,不知刚从中东富豪手中融到11亿美元的蔚来,和从沙特投资部拿到56亿美元的高合,是否真能安枕无忧?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