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发展史的汽车电子化、智能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汽车逐渐步入电子化、智能化,新兴的电子技术取代汽车原来单纯的机电液操纵控制系统以适应对汽车安全、排放、节能日益严格的要求。最初有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点火、排放、防抱死制动、驱动力防滑、灯光、故障诊断及报警系统等。90年代以后,陆续出现了智能化的发动机控制、自动变速、动力转向、电子稳定程序、主动悬架、座椅位置、空调、刮水器、安全带、安全气囊、防碰撞、防盗、巡航行驶、全球卫星定位等不胜枚举的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还有车载音频、视频数字多媒体娱乐系统、无线网络和智能交通等车辆辅助信息系统。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苹果于2014年3月3日宣布推出车载系统Carplay,此系统是将用户的 iOS 设备,以及 iOS 使用体验,与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如果用户汽车配备CarPlay,就能连接iPhone等设备,并使用汽车的内置显示屏和控制键,或Siri免视功能与之互动。用户可以轻松、安全地拨打电话、听音乐、收发信息、使用导航等,也再次点燃了大家对车载智能的热情。如果将汽车电子化定义为“功能机”时代,那汽车智能化将步入“智能机”时代。汽车网络化,即车联网,将依托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与运营商,汽车电子化与智能化实现“人-车”互动,车联网实现“人-车-网络”的互动,而智能交通将实现“人-车-网络-路”的互动。可以预见,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还将出现许多新系统、新成果,使驾乘汽车变得更加安全、环保、节能、舒适和愉悦。
二、汽车电子化的发展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进入90年代,电子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变得很小,重量减轻,电能的消耗进一步降低。由于微处理器功能的增强,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倍,价格也变得非常便宜,特别是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汽车创造了条件。未来汽车电子的发展趋势仍将会集中在环保、安全、驾驶乘坐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四个方面。
进入21世纪,汽车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仍将是安全和环保。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汽车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它已同时具有了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的多种功能。汽车的电子化使汽车工业步入了数字化时代。
三、20世纪80年代,韩国汽车工业如何异军突起,并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韩国汽车工业异军突起,并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主要还是注重于自主研发。20世纪70年代,对技术主要是进行吸收改进。韩国进行战略规划,要求每个公司选定一个车型开始开发完全国产化的汽车。也就是韩国政府提出汽车国产化政策时,到1976年,韩国主要汽车国产率达85%以上,汽车生产能力扩大,同时各汽车企业不遗余力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成功的是现代汽车公司,其主导产品为轿车和商用车,1974年引进日本三菱的发动机总成、变速箱和后桥生产技术,请意大利设计公司设计造型和车身,为现代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汽车进入自主开发阶段。这一阶段,韩国各汽车公司都把产品开发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开发出韩国自己的轿车,培训开发人员,大力开展与国外合作,投入大量开发资金,建立起强大的产品开发机构。1986年“现代”和“大宇”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都在4%左右,已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现代”约有2000多研发人员,“大字”约有500多研发人员。在生产装备和科研技术领域的高投入,促使现代、大宇、起亚三大汽车公司先后自主开发出多种车型,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等各系统及各类零部件,这表明韩国的汽车工业已进入自主开发轿车阶段。
四、解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1.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概括未初创、成长、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2. 初创阶段(1949-1965) 初创阶段的特征是:首先建成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形成了五个汽车生产基地。
3. 成长阶段(1966-1980) 初创阶段的特征是:先后兴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三个主要生产军用越野汽车的汽车制造厂;开发矿用自卸汽车和重型汽车;五个汽车生产基地为建设、支援二汽,川汽,陕汽做出巨大贡献。地方积极建设汽车制造厂,汽车生产的分散局面已经形成。
4. 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至今)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中国汽车工业也随之揭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党和政府提出要把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