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润滑油消费税政策

177 2024-05-14 19:20 admin   手机版

一、润滑油消费税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3月21日联合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此次政策调整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消费税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

此次消费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增列成品油税目,原汽油、柴油税目作为此税目的两个子目,同时新增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炼油五个子目。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调整部分税目税率,现行11个税目中有2个税目没有调整(烟、鞭炮焰火),其余税目都不同程度地有些变化,其中涉及税率变动的有小汽车、摩托车、酒及酒精、汽车轮胎几个税目。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消费税是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设置的税种,是对货物征收增值税以后,再根据特定的财政或调节目的选择部分产品(主要是一些消费品)进行征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消费税制逐渐与国内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不相适应。此次政策调整对进一步增强消费税调节功能,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更好地引导有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新的消费税政策对汽车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依笔者认为,有如下影响:

1、新的消费税政策鼓励生产和使用经济型小排量汽车,对经济型小排量汽车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要制定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要积极鼓励低油耗、低排放、小排量、小型化、高动力性汽车的生产和投资。制定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汽车。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费政策。加快石油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能够体现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消费者节约用油。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停车收费给予适当优惠。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具体措施,为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消费和使用创造很好的环境。取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对现有规定实行一次全面清理,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更新出租汽车车辆时,要在满足乘用功能的基础上,积极鼓励选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不得出台专门限制小排量汽车的规定,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的工作必须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

3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文,从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此次小汽车消费税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将消费税对小汽车的分类与国家新的汽车分类标准统一起来,将小汽车税目分为乖用车和中轻型商用车两个子目。调整小汽车税率结构,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对乖用车(包括越野车)按排量大小分别适用六档税率。对中轻型商用客车统一适用5%税率。这样就拉大了不同排量汽车的税率差距,加大了大排量和能耗高小轿车、越野车的税收负担,同时也相对减轻了小排量车的负担,体现出对生产和使用小排量车的鼓励政策。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具体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可以说新的消费税政策出台,更是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的回应,对经济型小排量汽车来说,又是一大利好消息。按照新的消费税政策,1升至1.5升的小汽车税负有所下降。粗略统计,将有二三十种小排量汽车在税率调整后降低税负。被称为黄金排量的1.6升排量小轿车,税率和以前一样,不至于受到什么影响。小排量车、中轻型商用客车的消费税有所下降。汽车消费税并非向厂商征收,而是在消费环节中向购买者征收,因此此项政策的调整并不会直接影响厂商成本,但对于市场需求会有较大影响。分析师认为,以小排量汽车、中轻型商客车为主要产品的一汽夏利、奇瑞、吉利、华晨、长安、G宇通等汽车零部件公司会受益较大。这些都是我国的民族品牌,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极大地促进这些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新的消费税政

二、2004的汽车消费税与2008年调整后的有什么不同啊?

调整后1.6L及以下排量小型客车 征收5% 以上是10% 以前全部都是10%

三、燃气汽车的发展前景

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的重要污染源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减少尾气排放污染也已成为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1994年由科技部等部门新组建的国家清洁汽车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正式启动了“空气净化工程一清洁汽车行动”,力争在3—5年内使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空气净化工程”首先将在占汽车总运行里程约40%—50%的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行业内大力推广清洁燃料如液化石油气(LPG)等代用燃料汽车。

助燃问题

燃气仍然是世界汽车代用燃料的主流,在中国代用燃料汽车中占到90%左右。 美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公共汽车领域有7%的汽车使用天然气,50%的出租车和班车改为专用天然气的汽车;到2010年,德国天然气汽车数量将达到10万至40万辆,加气站将由180座增加到至少300座。业内专家指出,替代燃料的作用是减轻并最终消除由于石油供应紧张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仍将主要用压缩天然气、液化气、乙醇汽油作汽车的替代燃料。汽车代用燃料能否扩大应用,取决于中国替代燃料的资源、分布、可利用情况,替代燃料生产与应用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替代燃料的生产规模、投资、生产成本、价格决定着其与石油燃料的竞争力;汽车生产结构与设计改进必须与燃料相适应。

政策扶持

一是要限制燃气价格,使油、气价格之间保持合理的差价,可保证燃气汽车适度发展;二是鉴于加气站投资大,回收期长,政府适当给予一定补贴,在加气站售出的气价和汽车用户因用气节省的燃料费用之间,调节好利益分配;三是对加气站的所得税,应参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采取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四是将加气站用电按照特殊工业用电对待,电价从优;另外,对加气站用地,能按重大项目和环保产业对待,特事特办,不要互相推诿、扯皮,积极采用国外先进建站标准,科学确定消防安全距离,节省土地资源。

中国燃气汽车保有量达到19万辆,但在技术、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鉴于2004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技术政策更加强调节能和环保,再加上2004年国内外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燃气汽车再次成为中国汽车业关注的热点。

中国骨干汽车企业已陆续开发出单一燃料或双燃料燃气汽车和大型公交车用发动机,并均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国产高性能天然气加气站成套设备不仅部分替代进口,且有批量出口;清洁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明显提高。另外,燃气汽车专用部件、燃油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油品质量及其添加剂等4个检测基地也已相继建立。

发展燃气汽车仍面临诸多难题。一是标准规范欠缺。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设计规范、车用气体燃料(LPG、CNG)等国家标准尚未完成;加气站建设和燃料质量的保证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二是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还有差距,环保效果不够显著。中国尚属先进的技术,在国外可能已行将被淘汰,如在中国还未开始采用的废气再循环,国际上早已开发出来已很成熟,且将有新的技术替代。

三是燃气汽车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关键设备与产业化有待突破。燃气汽车加气站投资规模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进口关键设备如高性能天然气压缩机、脱硫及深度脱水装置等,价格昂贵,而国产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组织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同时,要加强国家的统一规划,制定配套政策,保证燃气汽车加气站的建设速度能够适应燃气汽车发展的需求。

因此,专家建议中国燃气汽车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全新的采用先进技术的单一燃料燃气汽车上,尤其应注意提高燃气汽车开发的科技含量,如采用电喷燃气闭环控制、实现稀薄燃烧、附加三元催化器等,争取达到欧洲Ⅲ号、欧洲Ⅳ号排放法规要求。

此外,中国还应加快制定燃气汽车开发的统一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研制燃气汽车改装装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国产化率,降低改装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加气站设备的改进;继续开展示范城市活动,完善考核指标和评价方法。

截至2003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6个城市被确定为清洁汽车行动的试点示范区。这16个重点推广城市的燃气汽车保有量达到19万辆,已建成加气站560多座。天然气汽车已经占到燃气汽车总量的40%以上。其中有近6万辆燃气汽车投入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行业运营。虽然这些燃气汽车只占城市汽车保有量的10%,但由于集中在城市区域往复行驶,总运行里程却占40%到50%。 燃油税实施后,燃气汽车有望在税收上得到较大优惠。

然而,燃气汽车的排放优势仅相对于化油器式发动机汽车而言,要使燃气汽车达到欧Ⅲ、欧Ⅳ等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还必须大规模应用电控、缸内直喷、多点喷射、稀薄燃烧、增压、催化转化等技术。因此,让燃气汽车成为真正的清洁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汽车标准化技术人员认为由于气体燃料体积能量密度低,仅为汽油的0.11%,行驶里程较短,因而加气站和供应网络的建设就必须走在前面。而这正成为制约燃气汽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燃气汽车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关键设备与产业化有待突破。燃气汽车加气站投资规模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进口关键设备如高性能天然气压缩机、脱硫及深度脱水装置等价格昂贵,而国产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又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组织力量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

发展燃气汽车是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国家推行清洁汽车行动,侧重于燃气汽车发展的方针、原则和步骤。清洁燃料汽车专家认为政策对发展燃气汽车至关重要。法令法规性政策是燃气汽车发展的前提,低价位的气价政策是促进燃气汽车发展的关键,优惠的财政政策是发展燃气汽车的保证。中国发展燃气汽车的具体政策尚不明朗。基本上还未涉及法规性政策、气价政策和财政政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